中醫的現狀,是我們常議的話題,有過多次,我們深談結束,他總要關照:慎勿多言,有的話等我死後再說,否則要被罵死!
現在,大師去世了,“有的話”,可以公開了。
首 先是《黃帝內經》。他常說,《黃帝內經》算不上經典,長期以來被捧得過高,尤其被一個作家,解讀成上下兩集的“巨著”後,它的地位更“虛胖”,像“聖經” 一樣,其實它也就是當年的“諸子”書之一,反映了兩千年前,國人對人體疾病的認識,真知灼見固多,謬誤偏見也有,何必對它頂禮膜拜呢。
比如《內經》說,天有日月,人有雙目,一陰一陽。荒唐。還說,天有群星,人有列齒,天人對應,星齒感應。挨得上邊嗎?所以,真正的好書,還是《傷寒論》。
其次是中醫療效。千言萬語,惟療效是硬道理,我們曾問他,怎麼解釋很多病,中藥服下去,就是不死不活呢?裘老聽了微笑,說,我有“三非”答你疑問。
一非,今藥非古藥。中藥的藥效,講究“地道”,大黃,肯定是四川的最好,山藥,當然是河南溫縣的最好。可現在的藥材,到處亂種,熱帶的,到東北拉暖棚也 種,還大量地、偷偷地使用化肥,以縮短它們的生長期,你說這東西的有效成分會達標嗎?療效會好嗎?
二非,今人非古人。抗生素發明以來,已影響了四代人類,體質已經今非昔比,用藥還按“老規矩”,怎麼會有療效?
三非,今病非古病,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以來,病種病類(包括病毒)變化已大相徑庭,你辨病下藥還是“按既定方針辦”,怎麼會有療效?
記得他當年這番話直說得我們目瞪口呆:這就是說,像神農一樣重新嘗百草、像李時珍那樣重新斟酌劑量的時代又要開始了?他笑而不答,說,現在的中醫,說穿 了,都靠國家政策支持,國家每年投入那麼多,但你不進反退,叫人怎麼說呢,而政策是要變的,“基本國策”尚且要變,萬一變了,你怎麼辦?
我們說,幾十年來,中醫界發了多少論文,報告了多少成果,難道……
“大 都是虛的……”他無奈地笑笑,我反復說過,只有療效是硬道理!論文和成果必須轉為臨床療效,社會才服你呀。比如癌症,我這一生,看好不少癌症,也看砸了不 少癌症,過了九十才豁然頓悟:要和癌症“和諧共處”。唉,可惜覺悟晚了,設若再假我陽壽一紀,我當整理出一套中醫治癌的高效療法,勝於西醫遠 矣。
斯人已去,言猶在耳。記錄在茲,備有志者深思。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網路文章》。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