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應該儉樸化

隨著整理胡老資料越接近尾聲,心裡越是感激能夠有胡老這樣的「奇才」出現,把原本紛亂不堪的中醫內容,理出一條清明的道路。

按照學校教學的網友們應該聽過金元四大家吧!寒涼派的劉完素、補土派的李東垣、攻邪派的張子和,以及滋陰派的朱丹溪,以史丹利現在的眼光來看張子和應該是 最熟傷寒論的,不過我不是要討論四派的優缺點,而是要探討讀書人進入醫界之後的影響(或者說是危害),就從李東垣「陰火」的名詞來討論。

「陰火」這個名詞,網友可以問問熟悉中醫的朋友或是親近的中醫師,「陰火」是什麼意思,史丹利相信應該很多人都答不出來。史丹利在一年級時,老師就說過即 使老中醫也不見得知道陰火是個什麼東東,老師這麼一說,頓時讓我眼睛亮了起來,耳朵也拉長了,想聽聽看老師怎麼解釋陰火,可是一個學期過了,竟然沒半點消 息。

後來在上方劑學時,教到補脾胃的方劑,素有「大炮」之稱的主任,大膽說出他對陰火的看法,他說「陰火的本質就是濕熱」,雖然他說的很大聲(果然不負大炮之 名),可是史丹利聽得很模糊。後來班上有一個同學因為比大多數人早接觸中醫,所以也有人向他請教什麼叫陰火,結果不說還好,一說史丹利更受不了了,不但陰 火還沒弄清楚,還出現一個「龍雷之火」上衝,我咧,怎麼那麼多火啊,難怪劉完素要滅火,可是過用寒涼藥不是會傷脾胃嗎,於是壯火、少火、君火、相火…通通 出鞘了(還是出翹,一出來就讓史丹利頭腦翹掉),所以跟佛學一樣,發展之後的中醫,名詞也愈來愈多,真理當然就逐漸隱晦不顯。

事實上要瞭解陰火,得從歷史發展來看,無奈學醫的人都不太愛看歷史,尤其是自己的醫學史,所以就忽嚕忽嚕的扯在一塊(由此可知,黃煌教授很睿智,說學醫當 從學史下手)。史丹利在此提出一些個人的小小見解,當初四大家以劉完素先出名,劉完素看了內經之後(病機十九條,有興趣者,可自行參閱),認為所有的毛病 都會化火(簡單說就是西醫的發炎,得用抗生素),所以自己也秉持著這個道理,感冒都吃寒涼藥,結果有一次竟然治不好自己(當故事發展不下去的時候,就必須 加入新角色),出現另一個阿素-張元素,用了溫藥治好了劉完素的感冒,於是張元素因而聲名大噪,那李東垣就是張元素的學生。

那另外一個歷史背景是金元時期,兵荒馬亂,老百姓顛沛流離,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所以當然很容易營養不良。

基於這兩個歷史背景,李東垣發現臨床上有很多病人雖然身上發著燒,可是卻不能用寒涼藥治療來退燒,反而用一些甘溫的藥劑就可以讓燒退下來,這就是有名的 「甘溫除大熱」。李東垣想了想,同樣是燒、是火,可是一般的火可以用寒涼藥來去除,這個不行,當然就不是一般的火了,嗯,要區別,所以取了一個名字叫「陰 火」,當然只有名字是不能說服別人,更別想要教徒弟收學費,所以得搞出一套說法(而且是一套不容易懂的說法,要是太容易瞭解,學費不就收不了幾堂嗎,以上 是史丹利胡說的),噹噹噹噹,四個當,「陰火論」誕生了(苦了後來的學醫者,又多一本書要念)。

「陰火」的「陰」是對著「甘溫除大熱」的「甘溫」,用陽藥治陰證,這是後世醫家的一貫想法,這想法也是來自於內經,如果只有這兩個對立的字眼是可以成立 的,可是疾病不是只有病性(疾病的性質,如寒熱虛實),它還有病位(表裡),如果加上病位,用陽藥治陰證的道理,就不一定是對了。比如桂枝湯、麻黃湯,治 不治發燒,當然治,可是它們裡頭組成的藥物都是溫藥、熱藥居多,那為什麼一個熱證可以用溫藥治,因為它們治的是表熱證而非裡熱證,而當初李東垣應該沒有考 慮到這一層,誤認所有的發熱皆是裡熱,所以才創了「陰火」這個名詞。事實上,陰火論述的範疇,依史丹利現在的程度看來,不出太陽中風、少陽病範圍,當然夾 雜些許的太陰病,但是很少。為什麼能夠這麼說呢?底下繼續探討。

我們來看甘溫除大熱的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在方劑解說上描述它可以治療虛人外感,這個虛人指的是氣虛的人,什麼叫做氣,按照胡老的說法就是津液,所以氣 虛的人就是津液不足的人,而津液不足的人得到了感冒,在傷寒論是用桂枝湯治療,從這個角度可以證明陰火部分歸屬於太陽中風。

再者補中益氣湯裡頭有柴胡、升麻、黃耆,先說柴胡、升麻,與裡相較,柴胡處理半表半里,所以也算是偏「表」,升麻也是,兩者都是除熱藥,所以看起來也是治 外邊的熱;黃耆在傷寒論裡頭用於治療黃汗,黃汗也有發熱證狀,所以也是處理表熱,綜合以上所述可知補中益氣湯除的熱,事實上就是表熱、半表半里的熱,而不 是裡熱、陽明病的熱,也因此又可以得到陰火在六經裡屬於太陽中風、少陽病之分類。所以從六經的角度不是讓我們很容易瞭解陰火的實質內涵是什麼,而不會火衝 來衝去,不知道在說什麼。

最後回到史丹利一開始的主題。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由於仲景之後的醫家沒有徹底瞭解傷寒論的內涵,加上宋朝發達的理學,還有范仲淹說讀書人「不成良相, 便成良醫」這句話的鼓勵,使得大量的讀書人湧入中醫界裡,結果好唯心談論的風氣吹入,整天在腦子裡想著理,讓中醫跟著愈變愈玄,甚至到了現在連中醫本科生 都不瞭解中醫是什麼,整天談著陰虛、陽虛,又是腎虛什麼的,可是你問他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意思,他也沒辦法說明白。

所以中醫不應該改變現況嗎?不應該把中醫變成連一般老百姓都聽得懂、看得懂得東西嗎?因此網友如果想改變學習中醫的現狀,想瞭解中醫真正的本質,那就從胡老的書下手吧,咱們一起努力讓中醫朝著儉樸化發展!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經方醫學論壇》。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