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針灸常用36穴筆記整理

筆者在今年居家隔離期間,在微信裡報名參加王全民老師的董針課程,受益匪淺,以下是這八小時課程的筆記,若有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1. 董穴有七百多,胡文智增加至一千多,實際上36穴就夠了。
  2. 董針是五行針法,直通五臟,不是六經針法。董公是山東人,但是從四川遷移過去的,而成都附近發現老官山的扁鵲學派古書,董氏針灸可能是這支脈出來的,都是五臟針法。
  3. 多以“段”或“區域”為取穴單位,往往以倒馬使用,不太拘泥尺寸。
  4. 寧失其穴,勿失其經,比如通關、通山、通天,去膝蓋9、7、5寸,但要找反應點為主,不見得死守那個尺寸。
  5. 肝:上三黃;心:三通穴;脾:三重穴;肺:四馬穴;腎陽:下三皇;腎陰:通腎穴。
  6. 董氏對於五臟辨證來自於面診和掌診。
  7. 《望診遵經》:“有氣不患無色,有色不可無氣。”
  8. 面診部分,董氏較注重肺區、肝區、心區、脾區、子宮區。
  9. 望色,要注意色是散或聚,散則安,聚則劇。
  10. 董氏掌診簡化版(陳渡人1964年):食指下至魚際為肺,中指至勞宮為心,無明指心部肝脾,小指心部及外側為腎,隨經取穴。掌診的青筋暗影,不一定都是青色,也可能黑的、黃的,比如在中指心區發現黃的,可能是脾胃引起的心經痛,以此類推。有筋結也算是。
  11. 十九病機多注意五臟病機。來去和生剋要參考難經49難和50難。
  12. 上三黃治脊椎軟體壓迫神經,要看情況,第三腰椎要引起的內側疼痛,會較有效,也可以加一針人皇穴,用三寸針,15斜上刺,不捻針,留針1個小時。
  13. 梅尼爾氏症,可上三黃,再加中九里或七里。
  14. 董氏的心經主穴:肩中穴、通天穴。但肩中穴不治內科病,多治下肢疾病(膝痛)。
  15. 關節病都跟心經有關。董師:“骱屬心,無論何病均治心。”
  16. 通天是上焦,通山是中焦,通關是下焦。早期董公多用通天穴,通山和通關是後來延生的。
  17. 腿內側痛(鼠膝溝、大小腿),多用心門穴,針刺向腕部30度(董門針法)。可再針太衝穴相應,或用三陰交15度向上刺。
  18. 三通穴指徵:左寸弱,右尺弱,偏於火虛。找反應點下針,可能三四個以上的點,但那些反應點也算是三通穴,而不是經外奇穴。
  19. 感冒一般可在大椎、肺俞放血,嚴重感冒刺血五嶺穴。
  20. 三重穴盡量在外膽經上針,比較不痛,如果是在脛骨和腓骨和中間,很痛易出血。
  21. 癌症患者要護中氣,三重穴不可少。
  22. 上肢痛,可按壓側三里、側下三里、三重穴,依照反應點下針。
  23. 先針一重,再針三重,最後針二重。
  24. 肺虛,可健側扎靈白,患側用一重穴,三寸針扎15度,瀉膽。肺虛,金無剋木,木強則用絕骨逆針瀉之。
  25. 後腦問題,三重穴,再加沖霄、正筋、正宗。
  26. 所有皮膚病,都可先在耳尖放血。
  27. 刺血的量不在於多寡,主要是能夠刺激大腦皮層,進而改善血液循環。
  28. 駟馬星屬東,但見於秋天,應象肝肺。適應證是肺虛肝旺,一般是針到脾位,補土生金。
  29. 下三皇,是45度向膀胱經針刺,天皇穴用少一點,多用腎關代替,人皇穴為內踝最上端上三寸(內踝尖上四寸)。
  30. 下三皇偏治腎陽虛;通腎、通胃、通背偏治腎陰虛。
  31. 滋陰補水可用尺澤(金水)加復溜(水金)。
  32. 不孕症大多虛實夾雜,可用婦科、還巢、三重、斗留。
  33. 子宮肌瘤,期前要化瘀,用上三黃,經中用攻法,用三重或外三關,經後用補法,腎陰虛用通腎,腎陽虛用腎關。可在四花穴組刺血。
  34. 痛經,寒痛的用門金,血瘀用人皇倒馬,陰虛的用水相、通腎,經後有血絲的用三其,肝虛用正會。
  35. 足底筋膜炎,針女膝穴、太衝穴、水相穴、小腿內側筋。
  36. 失眠,下三皇,配合鎮靜、正會。
  37. 腎虛的人,腎關一定都有壓痛。
  38. 董公治肺肝,都會加通腎一針,比如駟馬加通腎,或上三黃加通腎。董公曾說:口乾針通腎;針馬快、通腎,皆滋水清法也。
  39. 緩補腎氣,可用太溪加腎關,或者腎關加通腎。大補腎氣則用下三皇。
  40. 病患可在家用磁珠刺激還巢、婦科。
  41. 婦科穴可一針兩穴,還巢穴可針兩針(再加繞側的)。
  42. 還巢可振奮三焦陽氣,痛經多用門金穴。
  43. 靈白主要治肺機能不足(右寸虛,右關浮大,掌診肺區有暗影),大白是活穴(不是三間穴),可配合第二掌骨理論來施針。針靈白時,最好是微握拳。
  44. 靈白偏治第四腰椎病證。
  45. 風寒、風熱感冒都可用靈白,一般感冒可加肺三叉,腸胃型感冒可加脾三叉。
  46. 子仙穴要找反應點。對於上呼吸道的炎症較有效,膏肩穴周圍的背痛。
  47. 踝痛可以在大腿內側找到反應點。
  48. 脾腎虛皆可用中下白。腎虛用腕順。
  49. 一一部位下針時,要找到結或暗點;二二部位是區段下針,找到反應點來下針。按壓後再針,病人心理會較安心一點,不然會懷疑為什麼要遠處下針。
  50. 第四腰椎腰痛針靈白,第五腰椎腰痛針腕順穴,第三腰椎以上的腰痛針中下白。
  51. 傳統中醫的解剖,上肢是往上的,不是照西醫解剖。
  52. 五指腱鞘炎,要在指根微刺血,再用艾灸。
  53. 頸不能左右,用腕順,頸不能上下用正筋正宗,頸不能偏用腎關。
  54. 掌診腎區有變化,都可用腕順、水相水仙。
  55. 脾三叉,針要靠近第四掌骨,針前附近要揉一下,不用扎得很深,因為作用在脾,扎到脾位即可(肺→心→脾→肝、腎),最多扎到中間即可。肌肉酸痛都可用脾三叉。
  56. 脾三叉,心三叉,肺三叉,大白穴是活穴,大叉穴也是從這延生出來的。
  57. 虛秘用火串,可再加門金,腎虛再加水相水仙。左寸沉,可考慮火串、火陵。
  58. 尺澤是凹陷,曲陵是貼筋,不在凹處。
  59. 咳嗽基本方:分金、曲池、曲陵(三角)。分金可取代列缺。
  60. 鼻竇炎(振埃針法):上廉泉(下巴骨旁)、天容、分金、(腎關與三陰交的反應點)
  61. 子宮病,婦科、還巢為主。陰道病,天宗、雲白為主。
  62. 四四部位,肩中一線屬心經,雲白一線屬肺經,上曲一線屬肝經。
  63. 婦科致病因素:瘀血、抑郁。多給婦女講話,給她疏泄,醫生少講話,或是直接問婦女他的先生和子女怎樣。
  64. 陽陵泉可止白帶,曲泉可止黃帶。
  65. 木留針三分就好了,入肝。斗留主治肝脾不和,也可用左太衝右門金。
  66. 手足五金千金穴,多用於少陽經疼痛,再加上肺肝不和。
  67. 講話不清楚,可在總樞穴刺血。
  68. 中九里、七里穴治手臂後痛。
  69. 早期的上三黃用法跟九里穴(上中下)是一樣的,不一定是直線,有可能是梯形的。
  70. 水曲配中九里對癌症疼痛有效。

本文來源

原創文章,作者/李瑞文。轉載請注明原出處。

3 comentarios en “董氏針灸常用36穴筆記整理

  1. 您好呀,新年快樂!我前兩天也報名參加了王老師的課程,可惜錯過了直播。課程錄製過程出現了問題,最後近一小時的課程,從分枝穴之後都沒有聲音,課程主辦方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課程最後一小時講的五臟相關的筆記能請您分享下嗎?非常感謝!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