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莘農針灸診治痛症臨床要點節選

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從醫70餘年,辨治思路縝密,診治痛症頗有特色。他認為,中醫從古到今對疼痛的認識都比較直觀,主要指症狀(自我感覺)而言,常把身體內外產生的一種難以忍受的苦楚稱作疼痛,雖然有各種不同證型的疼痛,但通稱為痛症。針灸治療疼痛優勢明顯,除各種急性疼痛外,臨床主要用於急性組織損傷消退後的持續疼痛,或反復發作的慢性疼痛,多見於某臟器或某一處軟組織慢性勞損性疾病。程院士認為這些慢性疼痛多數本身就是主症,也是一種疾病,如關節痛、頸肩痛、腰腿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等,但不能把慢性疼痛簡單地看作是其他疾病的症狀。

疼痛有寒熱虛實之分,如《證治准繩·雜病》所說:“暴痛多實,久痛多虛,高者抑之,鬱者開之,血熱者涼血,氣虛者補氣,不可專以苦寒瀉火為事。”臨床治療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對於疼痛的診治要點,程院士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辨:

一、分清部位

程院士認為,診治時應首先根據疼痛部位判斷屬於哪一個經絡或髒腑。“經絡所通,病候所在,主治所及”,各經脈病候與其經脈循行特點密切相關。只有熟記經絡循行,認清病候歸經,才能夠準確的進行經絡辨證,辨別歸經。通過分析,判斷病在何經、何臟(腑),據此進行處方配穴,或針或灸,或補或瀉。進行經絡辨證時,除應重視十二經病候規律外,還應注意經脈循行部位或所支配部位的病變,尤其是局部的疼痛、麻木等感覺變化和拘攣、屈伸活動轉側受限等功能障礙症狀,如脾經通過腹部,故腹部脹滿疼痛屬脾,多取三陰交;前頭痛屬陽明經,多取百會;偏頭痛屬少陽經,多取風池;頭頂痛屬厥陰經,多取湧泉等,都是依據經脈循行路線進行經絡辨證。

二、判斷虛實

程院士認為,施行治療時僅停留在病位的辨別是不夠的,還必須進一步辨別其性質,從而於以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不同治療。導致疼痛的病理因素很多,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病理基礎,即“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前者為實痛,後者為虛痛。因此,診治痛症時應詳判虛實,多從以下九方面辨別虛實:①痛而脹閉者多實,不脹不閉者多虛。②拒按者多實,喜按者多虛。③喜寒者多實,喜熱者多虛。④飽則甚者多實,飢則甚者多虛。⑤脈實氣粗者多實,脈虛氣少者多虛。⑥新病年壯者多實,久病年衰者多虛。⑦痛劇而堅,一定不移者多實,痛徐而緩,莫得其處者多虛。⑧痛在臟腑中,有物有滯者多實,痛在腔脅而牽連腰背者,無脹無滯者多虛。⑨補而不效者多實,攻而加劇者多虛。

三、細審寒熱

寒熱不合則痛。《素問·舉痛論》載“寒氣客於經脈之中,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可以看出,寒熱不合,氣血失調而致痛。
程院士認為,不論何種疼痛,因於寒的十常八九,因於熱的十僅二三。其所以然者,寒主收引,主凝滯,無論其為有形的寒邪,或為無形的虛寒之邪,都容易使經脈發生收縮、牽引、細急、稽滯、拘攣等病變,妨礙氣血的運行而致痛。尤其是陽氣虧損的虛寒病變,或血液虛少不足以營養經脈,或陽氣衰微不足以溫煦組織而致痛。凡寒邪盛的,往往出現氣逆、脹滿、強直、身重、拒按、不思食,舌苔白滑、脈來弦緊有力諸症。凡屬虛寒的,則每見惡寒、倦怠、氣短、喜暖、喜按、時作時止、遇冷加劇,舌淡苔薄,脈來沉細無力諸症。因於熱盛的疼痛,則多有惡熱喜冷、口渴思飲、煩躁不寧、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苔黃少津、脈來弦數、痛而不可近等,由於熱邪燔灼氣血而致。熱盛致痛,雖不是太多,要區分寒熱真假,應著重注意:“脈像的有力與無力,舌質的淡與紅,舌苔的潤與燥,口渴與不渴,喜冷飲與熱飲,胸腹是否溫暖,小便的清玉黃,不欲蓋衣被等”。

四、辨別氣血

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和則百病不生,氣血失和而百病由生。《醫宗必讀》強調:氣血者,人之所以賴以生者也,氣血克盈,則有邪外御,病安從來?氣血虛損.則諸邪輻輳,百病叢集。”氣血循行全身.不斷為全身組織器官提供豐富的營養,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程院士十分重視調理氣血,認為疼痛的病機主要是氣和血兩個方面,尤其老年人的身體疼痛則多因氣血不足。凡屬痛在氣分的,多見脹而痛,時作時止,痛無常處。凡屬痛在血分的,多見痛而硬滿,疼痛部位相對固定,並呈持續性的疼痛,多屬於有形的血痛。其他如食積、痰滯等,亦屬於有形的一類。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程氏針灸微信平台》。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Imagen de Twitter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Twitter.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