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病”醫案

龍某某 女 1989年8月15日  中龍
2013-3-4 脈右寸細弦稍滑、關細稍弦、尺沉細弦,左寸細弦、關細微弦、尺沉細弱。其脈時上時下,難以描述。舌淡苔白膩。
訴:近一月來咽喉痰粘、睡眠差、似睡非睡,頭頂感覺有東西壓住。手足冰涼。大便稀。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30 白芍30 生薑30 大棗30 甘草20 龍骨30 牡蠣30 梔子15 七劑

2013-3-12 脈右寸弦浮稍略滑、關浮稍弦略滑、尺細弦,左寸浮細弦稍滑、關弦稍滑、尺細弦。舌尖紅苔薄白。
訴:睡眠差,似睡非睡。煩躁不安,大便稀。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15 黃芩15 法半夏40 黨參15 生薑30 大棗15 甘草10 桂枝15 大黃30 赤芍15 龍骨15 牡蠣15 苦參30 遠志15       七劑

2013-3-20 脈右寸細弦稍滑、關細弦稍滑、尺細弦,左寸細弦滑稍浮、關細弦、尺細稍弦,舌淡紅,苔薄黃。
訴:睡眠好轉,煩躁減輕,大便稀溏,日一次。頸項不適,咽喉感覺痰粘。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15 黃芩15 法半夏40 黨參15 生薑30 大棗15 甘草10 桂枝15 大黃30 茯苓30 龍骨15 牡蠣15 苦參30 遠志15       七劑

2013-3-27右寸細弦稍浮,關細稍弦,尺細弦,左寸細弦稍浮,關細稍弦,尺細下,舌淡紅苔白膩。
訴:睡眠進一步好轉,眼睛脹痛,視力易疲勞,大便稀,一天一次,頸項不適。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15 白芍15 生薑15 大棗30 甘草15 龍骨30 牡蠣30 梔子15 黃芩15 鈎藤15 遠志15   七劑

2013-4-9 脈右寸細弦、關細弦、尺沉細,左寸細弦、關細稍弦、尺沉細。舌尖紅苔薄黃。
訴:睡眠稍差,迎風流淚。大便稀。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15 黃芩15 法半夏40 黨參15 生薑30 大棗15 甘草10 桂枝15 大黃15 茯苓60 龍骨15 牡蠣15 苦參30 遠志15      再進十五劑,諸症皆平。

按:此案之脈,忽上忽下、忽長忽短,似弦非弦,似澀非澀,難以明言其狀,屬《脈經》所謂之“祟脈”,此脈多主鬼崇之病。
診畢脈,老師問她:“你是哪裡來的,家出是否出過什麼事?”
病人說:“沒什麼事呀,我是湖南人,嫁到江西來,就在小龍鎮。”
老師再問:“那你有什麼不舒服?
她說:“我至從嫁到小龍以後,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覺,而且最恐怖的是,老是感覺有人在掐我的脖子。”
問:“做惡夢嗎?以前是否來過江西?”
她說:“那倒沒有。我來這邊剛剛一個月,以前從沒來過,就是結婚才過來的。”
問不出特殊的病因,老師遂轉問其丈夫:“你家中發生過什麼事嗎?”
丈夫回答:“沒有什麼特殊的事。”
師再追問:“最近半年,家中是否有親戚過世?”
丈夫想了想,說:“半年之內,家裡死了三個人:叔叔,姑姑,還有一個是另一個姑姑的兒子。”
老師因此判定病因在此,這是鬼邪纏身之證:“我們沒辦法說,到底是不是有‘鬼’,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神仙’,但是碰上了,只好姑且信之。”

  《脈經·卷四·平雜病脈第二》曰:“脈來乍大乍小、乍長乍短,為祟。”
此條經文提示“祟脈”者,飄乎不定,形如鬼祟,故謂之“祟”。
《脈經·卷五·扁鵲陰陽脈法第二》又曰:“少陰之脈,乍小乍大,乍長乍短,動搖六分。”
從此條經文可見,祟脈主病,與少陽相關。因此證皆正當正虛之時,鬼邪來乘,即《傷寒論》97條所謂“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而所謂“鬼邪”,即人死去之後,陽氣全消,所殘留的陰鬼之邪。

此病臨床表現以神志症狀為主,常表現為:心悸不寧,恍惚不安,難以入寐,似睡非睡。主脈則為:“乍大乍小、乍長乍短、乍浮乍沉”。
臨床上,很多心理、精神疾病,時有與“祟病”相關者。脫陽者鬼,脫陰者仙。故此,所謂的‘鬼病’,就是陽氣不振、陰鬼之邪來乘。
治療上,一者安神定志,一者溫陽扶正。安神定志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溫陽扶正者,太陰虛選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又兼有安神之能),少陰虛選附子湯。而其中,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此病之要方,其能解少陽鬱滯之邪,清陽明上浮之火,安內亂心中之神。
又治療此病,常需加鈎藤,因鈎藤為祛鬼邪之要藥。老師一朋友的父親是修道之士,亦擅於醫。觀其治病,喜用鈎藤,幾乎每方必加此藥。師不解,問其原因,其謂鈎藤之形,像兵器之鈎,似劍而曲,為仙家武器,大能祛陰鬼之邪以安正。故其為定驚熄風之要藥。

此病又與古書所載之“鬼擊”相似。
《外台秘要·鬼擊》引《病源》:“鬼擊者,謂鬼厲之氣擊著於人也。得之無漸,卒著如人以刀矛刺狀,胸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一名為鬼排,言鬼排觸於人也。氣血虛弱,精魂衰微,忽與鬼神遇,相觸突致之,為其所排擊”,其病因病機,與“祟病”大體相似,唯發病較急、臨床表現較為劇烈。
可見,“鬼擊”為鬼邪卒中於人而即發,“祟病”為鬼邪漸加於人而發。治療上,“鬼擊”之治更為急切,如《千金》用還魂湯(即麻黃湯)以通陽開閉;而“祟病”則又需安神扶正。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徐汝奇醫案》,作者/徐汝奇。整理/李瑞文。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Imagen de Twitter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Twitter.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