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三字經

庚子歲,有疫厲。名新冠,實瘟疫。
傳染烈,症狀似。經呼吸,經口鼻,
近距離,易傳遞。有發熱,始不高,
身疲倦,食欲糟。在早期,如感冒,
莫輕視,早問醫。與傷寒,不全同。
與溫病,也有異。入肺經,傷胃脾。
問病因,是病毒,染人體,復製速。
辨病性,寒濕虛,傷陽氣,亂免疫。
莫要怕,要積極。重預防,嚴隔離。
宅家裡,不群聚。勤洗手,清口鼻。
若外出,護眼鼻,戴口罩,保距離。
開窗戶,通空氣。多健身,壯機體。
營養佳,強免疫。不接觸,為第一。
飲溫水,常潤之。要樂達,莫焦急。
動靜好,勞逸適。或食療,很簡易。
生姜棗、大蒜草⑴,適量糖,煮水好,
乘熱飲,溫胃脾,驅寒濕,補正氣。
有症狀,早醫治。用中藥,就中醫。
除症狀,防變異。為什麼,用中醫?
講辨證,因人異,量體衣,最合適。
如有寒,麻黃桂、杏仁草⑵,取微汗,
散表寒,固衛陽。或達原⑶,或敗毒⑷。
若濕重,正氣散⑸。五苓散⑹,排濕毒。
辨證準,效果佳。再調理,防復發。
若高熱,咳嗽喘,背部痛,全身軟。
要警惕,是肺炎,需慎重,防惡變。
中西合,解危難。解毒熱,清瘟散⑺。
入心包,神智亂,憋氣喘,咳痰難。
腎衰竭,肺氣散,五臟壞,救治難。
或紫雪⑻,安宮丸⑼,補體液,支持全。
人工肺,助排痰。重危症,上醫院,
莫輕心,莫遲延。中醫藥,有優點,
關鍵在,辨證全,分期治,重阻斷。
調陰陽,理熱寒,補正氣,防惡變。
有條件,就血檢,查抗體,驗核酸。
在英國,中醫難,限制多,藥不全。
為醫者,存善念,盡努力,作貢獻。
辨證細,驗舌全,多方藥,求安全。
莫輕率,莫誇贊,履薄冰,需兢戰。
多預防,多宣傳,勝新冠,在明天。

注:

⑴ 預防食療配方:生薑、大蒜、甘草、大棗、適量糖,煎水服。

⑵ 外感寒證初起,用漢·張仲景《傷寒論》麻黃湯,功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處方:麻黃9g桂枝6g杏仁6g甘草(炙)3g。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⑶ 達原飲:明·吳又可《溫疫論》方。功能開達膜原,辟穢化濁,用於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憎寒壯熱。

處方:檳榔6g厚朴3g草果仁1.5g知母3g芍藥3g黃芩3g甘草1.5g,水煎服,早期有發熱、胃腸不適者。常用加減:脅痛耳聾,寒熱往來,嘔而口苦,加柴胡3g;腰背項痛,加羌活3g;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葛根3g。

⑷ 敗毒散,有明·張時徹輯《攝生眾妙方》荊防敗毒散。功能發汗解表、散風祛濕、敗毒消腫,祛痰止咳,用於外感風寒,挾濕挾痰的表證。

處方: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荊芥、防風、桔梗、川芎各4.5g、甘草1.5g,水煎服。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寫《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人參敗毒散。功能扶正驅邪,疏導經絡,益氣解表,散風祛濕。治療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

處方:柴胡、甘草、 桔梗 、人參、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各等分,研為粗末,每服6g,用水150毫升,入生姜、薄荷各少許,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時候,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⑸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功能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於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

處方: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各30g,半夏曲、白朮、陳皮、厚朴、桔梗各60g,藿香90g,甘草(炙)75g。上為細末,每用9g,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

⑹ 五苓散:漢·張仲景《傷寒論》方,利水滲濕,溫陽化氣,用於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泄瀉。舌苔白,脈浮或浮數。

處方:豬苓、茯苓、白朮各9g,澤瀉15g,桂枝6g水煎服,多飲暖水,取微汗。散劑,每服6-l0g,多飲溫水,取微汗。

⑺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被列入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用於新冠病毒性肺炎輕型、普通型引起的發熱、咳嗽、乏力,療程為7至10天。

成分: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可用成藥。

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紫雪丹。功能功能清熱解毒,鎮痙熄風,開竅定驚,。用於溫熱病、熱邪內陷心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抽風痙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閉,及小兒熱盛驚厥。

處方:本方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參、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等。現多用成藥,為非處方藥,每瓶1.5g。口服:冷開水調下.每次1.5g-3g,每日2次。

⑼ 清·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安宮牛黃丸.功能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用於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敗血症見上述證候者。

成分:牛黃、水牛角、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冰片。口服。現多用成藥,為處方藥。一次1丸,一日1次;小兒三歲以內一次1/4丸。

版權說明

本文摘自作者/可力。作者簡介:何勤,筆名可力。現年70歲。主任中醫師。三代中醫,從醫50年。現工作於英國自辦診所(倫敦)。英國中醫藥學會(ATCM)會員,英國詩書畫學會會員,英國華聲藝術團團員。著有《靜思齋醫學新成》(共6卷110萬字),曾發表多篇醫學論文及詩文。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Imagen de Twitter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Twitter.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