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教材書描述足三里的取穴法為“犢鼻下三寸(用患者的食、中、無名、小指四指量),離脛骨外緣一橫指處”。但在此針刺不僅針感不理想而且療效不明顯或無效。案16的按語已提到,經脈腧穴須切循而得之,不可死板地度量而得之。
《針灸聚英》曰:“三里,膝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兩筋肉分間,舉足取之,極重按之,則跗上動脈止矣。”受此經典論點的啟發,我在臨床反復試驗後發現足三里應在脛骨粗隆下緣外側,在脛骨前肌正趾長伸肌之間取之。足三里離脛骨外緣的距離,在教材書裡都寫成與食指同寬,但這樣取穴併不確切,根據脛骨前肌的寬窄,每人不同;一般走路多者或小腿短粗者較寬,走路少者或小腿細長者則較窄。按此針刺,能感覺針感往下循經直到外踝關節,在臨床治療中針感常至足背或足大趾尖部。
足三里是個“大穴”,能治療很多種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虛證、實證、慢性病、急性病,如果取穴不準,將會明顯地影響針感和療效!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王居易針灸醫案講習錄》,作者/王居易。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莫忘阿是真義
「人、病」都是活的!
前天夜裡左上牙痛, 有時候痛感會往眼下延伸, 按左右合谷無效, 後來想到是胃經的路線, 就按右足三里, 牙痛立即消失. 足三里在肉上沒錯, 不在脛骨邊! 傳統是對的!
穴位是很活躍的
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後取之而下之。
需要經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