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舌淡苔白。
小建中湯:舌質嫩苔少。
桂枝加龍牡湯:舌質嫩紅、苔少。
苓桂朮甘湯:舌體胖大、苔白滑。
苓桂甘棗湯:舌淡胖、苔白滑。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舌質淡、苔白滑。
五苓散:舌淡潤、苔薄白或滑。
黃耆桂枝五物湯:舌質暗談。
麻黃湯:舌淡。
小青龍湯:苔白水滑。
麻杏石甘湯:舌苔白乾或根黃。
麻黃附子細辛湯:舌淡苔水滑。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舌紅苔浮膩者
小柴胡湯:苔黃或黃白相兼,或淡黃,或黃膩。
大柴胡湯:舌苔黃白且乾燥。
四逆散:舌質堅老而暗,或舌有紫點。
柴胡桂枝乾薑湯:舌質暗紅或暗淡,苔薄白或薄黃膩。
柴胡桂枝乾薑湯:苔白厚,舌面乾。
柴胡加龍牡湯:舌質紅,苔厚黃膩。
半夏散及湯:舌質淡嫩,苔薄濕潤。
小半夏湯:舌苔白滑或白膩,苔質較厚。
大半夏湯:舌質淡紅,苔薄膩或厚膩
半夏厚朴湯:舌苔多厚膩、白膩。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苔薄白。
栝蔞薤白半夏湯:舌質淡,苔白膩。
麥門冬湯:舌紅少苔。
豬苓湯:舌質紅苔滑。
澤瀉湯:舌胖大苔白膩。
白虎湯:舌質紅,舌面乾,苔少或黃燥,或白糙,或乾黑有芒刺。
白虎加桂枝湯:舌質暗紅。
竹葉石膏湯:舌紅少苔,舌面乾燥無津。
梔子豉湯:舌苔黃膩。
大黃甘草湯:舌紅苔黃。
茵陳蒿湯:舌苔黃膩。
瀉心湯:舌質暗紅堅老,舌苔黃膩或乾燥。
半夏瀉心湯:舌苔薄膩,或黃膩,或黃白相兼。
小陷胸湯:舌質紅、舌苔黃膩。
葛芩連湯:舌遍尖偏紅,苔黃膩或黃白相兼而膩。
黃連阿膠湯:舌質紅或深紅,苔黃薄或花剝、起裂甚。
黃芩湯:舌紅苔黃。
白頭翁湯:舌紅苔黃。
大黃黃連瀉心湯:舌紅赤,甚或起刺,苔黃膩。
大承氣湯:舌紅苔乾焦黃。
小承氣湯:舌苔厚膩。
桂枝茯苓丸:舌質暗,或有紫點。
桃核承氣湯:舌質暗紅或紫,舌面乾燥。
大黃牡丹湯:舌質紅而堅老,苔黃。
大黃甘遂湯:舌質暗紅,苔黃或白。
理中湯:舌質淡紅,苔白或厚或膩或滑。
苓薑朮甘湯:舌質淡或淡紅,苔多白膩,或白滑,或根部厚膩。
苓甘五味薑細湯:舌苔白滑,舌質淡。
乾薑人參半夏丸:舌淡苔白滑。
四逆湯:舌淡暗、苔白膩、黑潤或白滑。
真武湯:舌淡、苔白或苔黑而潤。
甘草附子湯:舌淡苔白潤。
桂枝附子湯:舌質淡紅、苔白滑潤。
當歸芍藥散:舌質淡紅白膩。
當歸四逆湯:舌淡苔白。
當歸貝母苦參丸:舌質紅,苔黃。
炙甘草湯:舌苔薄或無苔。
三物黃芩湯:舌質紅而少津。
木防己湯:舌質紅,苔少乏津。
溫經湯:舌質暗淡。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中醫十大類方》,作者/黃煌。整理/李瑞文。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