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1997年上的臨床。我的老師主要的思想就是從祛邪的方面入手,他也是自己挺獨特的一個大法,攻下、祛邪,善用一些蟲類、活血化瘀類的藥物,尤其一些疑難雜症,當時跟他學了以後,腦子裡面也都是那些東西。
臨床效果挺好,但那個時候人的體質和後來還是不一樣,那是九十年代初,你看那時候那麼用攻下的、活血化瘀的藥,人們的體質也沒怎麼虛;但是現在你就不敢那麼用,反正我是不敢,用了以後他就虛得不成樣子了。
真正的轉折,一個是看李可的書,一個是看劉力紅老師的《思考中醫》。後來 2008年的時候,一位老師他們有一個講扶陽的東西,那是我第一次從接觸老師來了解扶陽的東西。
反正我是深有體會,尤其是2008年見到李老以後,因為李老這個人特別樸實,言語特別少,但是他又給你一種特別可敬的感覺。你看到這個人,你就會覺得他這些東西,確實就是實實在在的,他那個經驗集裡邊,也是非常真切,沒有一點世俗的虛偽的東西,絲毫都沒有。後來我才了解到,那本經驗集是他,至少十年以前的經驗方,或者十幾年以前,從他行醫之後到十幾年以前的一個思路,到後來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他那些東西,臨床用得也是很貼切,很可靠的。學了以後,就開始用扶陽的理念。那時候理解扶陽也很片面,在臨床上一品,一看,按這個扶陽的理念來講,陽氣虛的人也很多。
我不知道別的地方啊,像我們長春,我那個同學,他開了七家藥店,這些藥店裡邊啥賣得最好呢?就是感冒藥、清熱解毒藥、消炎藥。在中醫來說,都是屬性寒涼的藥吧。患者自己去買藥,很少有人意識到扶陽派老師提到的這些東西。我看了好些中醫的方子,也是這樣,過於清熱。臨床上呢,有時候我把手往他肚子上一搭,有的患者是胃特別涼,首先這是你的第一個感覺,有的是腹部,子宮啊,或者是男性的膀胱、前列腺,小腹、少腹這一塊特別涼,那你就能感覺,這個人有脾陽虛,或者是下焦虛寒在裡邊,那這些涼氣、寒氣,是不是陽虛造成的?我就要進一步辨證,有的人在舌頭上、脈像上已經顯示出來了。
這樣慢慢地,也就用附子這一類的藥了,從 2008年以後到現在,臨床上一直在用李老的方子,這幾年大概有個萬把人次了。也是采用李老的那個改良的烏頭湯,川烏、草烏、附子、防風、黑豆、麻黃、蒼術這些,我還按原方的那個劑量用,當然,都是從小劑量往上加,不敢一下子用那麼大。反正是不斷地學習吧。
後來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以前用的時候還是很膚淺的,其實很多人都覺得扶陽挺好,也都在用附子,我也是,人家用附子,我也用附子,到後來才知道,扶陽這東西不是那樣,首先就是這個理論高度。它並不是你看到陽虛的人,用上附子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扶陽的思路還是應該提高到陰陽的角度來考慮,還是應該有一個“陽主陰從”的思想,陽氣為主導,陰是從屬的關系,這麼一個高度。它的基礎應該是“姜附桂”,而不只是附子,像盧崇漢老師他們也都是這樣的。
現在就是像開車久的老司機,越開越膽小。也有畏縮的時候,還是越小心越好,越穩定越好。但是附子量下來了,效果也很好,但也有輕微中毒的。
後來我也學習李老推崇的圓運動理論,脾胃的升降理論,脾胃不也是一個中軸嘛,如果這中軸不運轉的話,心、肝、肺、腎那些東西也運轉不起來,李老也強調,說是人有兩本,脾這塊,腎這塊,就強調治病要固護兩本。確實我臨床也吃過虧,風濕病,你一味用祛風濕的藥,最後把胃吃壞了也不好,後來這個思路呢……盧崇漢老師他也是這個思路,他有時候用桂枝方,也是旺中焦、健脾土,完了以後用納下的方法。和我臨床用的思路異曲同工。現在我更喜歡這個方法。
脾胃這塊兒還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中焦運轉不起來,你看飯他都吃不明白,就算給他補腎的藥、扶陽的藥,給他姜附桂,也沒有用。其實在李老的方子中,我挺喜歡用“培元固本散”,用前面這些方法調得差不多了,就用這個培元固本散,還有盧崇漢老師納下的方法。培元固本散包括了紫河車、鹿茸、人參,等等。患者來我這兒以後,先用中藥調,最後,需要培元固本的話,再配這個培元固本散。按照李老的方子,稍有一點辨證。適用於慢性病、脾胃虛弱的人,以恢復體力。
其實李老也好,盧老師也好,還有好多老師,都說這些,我後來也體會到,病治到最後,如果患者依從性很好,一直在你這兒治的話,他確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這個效果並不是歸功於你個人的。其實醫生也就是幫助患者建立了一個機制,調動了一下病人的恢復元氣的一個方式方法而已,它最後還是啟動了病人的一個自我修復機制,身體調到一個極點,它自己就會正常運轉。當大夫的也不敢居功於自己。
我也非常喜歡劉有生劉善人,還有王鳳儀老師性理療病的觀點。前兩天我看了一個女的,38歲,和我同歲,她這個人有頭疼,兩側頭都疼,心臟也不怎麼好,特別怕冷,看她的舌苔、脈像,從中醫這塊兒來看啊,也是一個很明顯的陽虛的表現。我又試著從性理療法那方面看,它那裡面其實有很多可以和中醫融合在一起的,也講五行,也講人的五種情緒,怨恨惱怒煩啊,這些情緒的變化,那麼,恨呢,是傷心的,其實有時候恨一個人,對別人沒怎麼的,反倒把自己的心臟啊,心氣兒傷得很厲害。
還有頭疼,性理那方面是講“犯上”,就是對父母有虧孝道。後來我考慮,她一個是恨別人,一個是犯上;胳膊腿、手腳疼,問題一般是手足之情,兄弟姐妹之間不和啊;筋骨疼那一般是跟肝有關系,跟憤怒啊有關系。當然我覺得自己理解得還很膚淺啊,一直在不斷地學習探索。
剛才說的這個病人,她同事是我附近的,她同事介紹她來的,她走了以後,我和她同事聊了,她說:是,這個人對別人容易產生怨恨的心理,總覺得人家對不起她怎麼怎麼的。她是賣化妝品的,一個月能開四五千塊錢,她就說自己只開一千多塊錢,她老公公就幫著她還房貸,她就把自己掙的錢拿到她媽家去。
我就舉個例子,我後來品了好久,確實有道理,她這個人,脾胃很不好,脾胃從性裡面是有對應的,對應“信”,仁義禮智信的“信”,她虧於信,就是說這個人不誠實,或者是愛說謊,或者是這種人待人不真誠,虧於這種方面。你品嘛,它確實有好多是這樣的。
我媳婦有一個親戚,我媳婦姑家的一個哥,這個人呢,本來有一個很好的工作,在鐵路上一個月掙幾千塊錢,也很好,但他老酗酒,喝多了睡吧,也無所謂啊,但他後來到什麼程度呢,打爹罵娘,這都發生好多次了,把他爸打骨折了,前兩天把他媽的手咬壞了,去做了截肢,昨天出院了,又把他媽的紗線給拆壞了,到這種程度了,然後就得了一個什麼病呢?腦出血,兩年前,然後是偏癱,偏癱了還作呢,那不就是所謂的犯上嘛,就得頭的病。確實是這樣。
劉力紅老師也特別推崇,他把現在還活著的這個老爺子,劉有生,劉善人,請到廣西中醫學院,他那個中醫經典研究所,講了半個月。這個人,她如果到劉善人那兒了,她如果信劉善人,劉善人跟她講是虧了孝道,她回家認錯,認不是,把孝道補上,她病就好了。在長春的時候,當時是劉力紅第一次見劉有生老爺子,這老爺子七十多歲,特別精神,親眼看的一個從大醫院來的一個女的,長了那麼大的一個粉瘤,講了以後她就哇哇吐,吐了以後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就剩這麼大點兒了。劉力紅老師親眼見的,他就信服了,確實是這樣。這東西呢,並非迷信,可能就在某一些年代,被一刀切了,什麼牛鬼蛇神,一邊去。
其實人的性情決定你的身體健康,也決定你的命運走向,可以說這是人根本上的那個元陽。
我覺得“陽氣”這個詞,不把它作為一個醫療的術語,它其實是無所不在的。
這東西,我也只接觸了兩三年,也在體會、學習,我也挺笨的,就努力學習吧。其實難的不是在病的方面,而是人。
我用藥,把這個病調好了,過一段時間又犯了,犯在哪兒啊,為什麼犯啊?他的性情沒有改變,如果是虧孝道,不把孝道補上,他這人還是不會好,確實是這樣。你再用培元固本散,他還是會犯病,還是不能好。這是很客觀也很實在的問題。
我接觸的、學習的佛家的也好,道家的也好,劉善人、王鳳儀老先生的這些東西也好,發現一個共同點,啥呢?就是說,這個人要知道欠愧,一日要三思,甚至多思己過。
自然災害也很多,多的原因在哪兒呢?是不是這個地球的陽氣也缺失了?
因為傳統文化根脈的延續處於一種殘缺的狀態,仁義禮智信都喪失了……反正我覺得也是,確實是每天,社會這個大環境下,中國人也越來越西化,很多觀念,西方的情人節比中國的七夕要熱鬧得多。是,西方的東西好的也好,但是人們的道德水准、道德底線也都在下滑。
古代的中醫為什麼好使啊?那時候的人多真誠啊,是不是?當然(不講的人)也有,但是大部分的,整體的人都比較真誠,講仁義禮智信,孔孟之鄉,多好啊!現在的人……所以說,現在的病也變了,其實有的時候這個災害,也是人不良的心性反映於天,天也來怪罪你了。
當然好多東西我也還沒有做到,等我做到了再去勸別人。你自己沒有做到,你去勸人家就沒有說服力。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田原對話原創中醫微信平台》。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