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藥象

(一)五象概論:

  1. 中土,象:緩和,柔和,中正庸和。味甘,氣香,挺香的香氣。代表藥物,甘草。
  2. 乙木,象:柔潤升發,草木萌發,陽光柔和,雨露飄然。味酸,氣臊,比較冲的一個味。代表藥物,當歸。
  3. 丁火,象:充分飽滿,清透無形,氣定神閑,有冷靜、沉穩之勢。味苦,氣焦,燒糊了那個味。代表藥物,朱砂。
  4. 辛金,象:清涼,清透,斂降。味辛,氣腥。代表藥物,麥冬。
  5. 癸水,象:收藏,蟄藏。味鹹,氣腐,腐敗的腐味。代表藥物,補骨脂。

(二)一氣周流

戊己斡旋,乙木生發,辛金斂降,離中火,坎中水,火主炎上,其象為開散,水主潤下,氣象為收藏。

(三)五象對應藥物及其藥象

中土

中土藥:甘草,白朮,人參,大棗,蜂蜜,甘遂,茯苓。

中土之己土藥:生薑,乾薑,蒼朮。

中土之戊土藥:白寇,黃連,半夏。

甘草,象:緩和,柔和,中正,清透,坐鎮中州,主掌大局。

人參,象:柔潤,直補五臟之精。

白朮,象:補益中土,略轉樞軸。

大棗,蜂蜜,象:柔潤,滋補中焦陰精。

生薑,乾薑,蒼朮,象:偏於升發,推散濕氣。

白蔻,黃連,半夏,象:偏於斂降,放濕氣化。

茯苓,象:平淡,平和,瀉濕。

甘遂,象:酸猛化濕、消痰。

乙木

乙木藥:當歸,烏梅,阿膠,川芎,龍膽草,白芍,麻黃,桂枝,柴胡,細辛,丹皮,元胡,紅花,土元,鱉甲。

烏梅,阿膠,象:直補乙木之陰精,雨露飄然。

川芎,象:升發乙木。

細辛,象:從底下往外散。

桂枝,象:接近體表的角度往上往外升達。

麻黃,象:直接散到體表。

柴胡,象:從臟腑之間的角度開始疏通,往外散。

龍膽草,白芍,象:清土中之木。

丹皮,元胡,紅花,土元,鱉甲,象:破乙己路有形郁結,活血。

辛金

辛金藥:麥冬,百金,山藥,天麻,川椒,黃耆,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大黃,厚朴,枳實,芒硝,巴豆。

麥冬,象:清透清潤,斂降辛金。

百金,山藥,天麻,象:柔潤,氣味清透,斂降,補益辛金本氣。

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象:沉降,潛降,下降。辛金戊土不降引起的發燒,石膏是最好的退燒藥。

麻黃湯,象:麻黃與杏仁,一升一降,相互配合。

五味子,象:斂肺補腎,從辛金直接轉換到癸水,少用斂降,多用補腎。

麻杏石甘湯,退燒用的方子,象:麻黃升乙木,甘草培中鎮坐中州,杏仁石膏斂降辛金。

白虎湯,象:知母沉降戊土辛金,杏仁斂降破氣消痞,百合、麥冬滋潤斂降。適用於有形和無形的淤結。

黃耆,象:其氣清透。補肺氣效果明顯。

沉降無形之氣,從石膏角度出發。沉降有形之氣,從大黃、厚朴、巴豆角度出發。

癸水

癸水藥:補骨脂,鹽,豬苓,澤瀉,菟絲子,枸杞子,熟地,首烏,巴戟天,蘆巴子,肉桂,附子。

補骨脂,象:收藏。鹽炒用。

枸杞子,象:收藏,滋潤,收腎氣、補腎氣,陰陽雙補。

菟絲子,象:收藏,跟補骨脂相比,相對弱一些,從土生水。

巴戟天,象:滋潤,味厚重,收藏腎氣的同時,有略微的疏通作用。

蘆巴子,象:收藏中含有一股升發之氣。

熟地、首烏,象:滋膩,斂固,沉降。脈澀、虛,腎氣虧損厲害時用。

附子、肉桂,象:生發元陽,使一氣由癸水陽根中生發。

豬苓,澤瀉,象:淡滲利水。

如果一個人單純的腎氣虛,沒有邪氣,就用補骨脂、巴乾天、菟絲子、枸杞子、蘆巴子,用鹽制一下,效果更好。

如果腎精消耗的太過了,可以適當使用一些熟地、首烏這樣純粹滋補的藥,可以滋補斂降。

丁火

丁火藥:朱砂、龍骨、牡蠣、梔子

丹砂,象:定神,養神氣。

朱砂,象:安心情。

龍骨、牡蠣,象:鎮重潛降,斂鎮心神。

梔子,象:清理三焦相火,尤清上焦相火。

2013-12-24 08.00.35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網路文章》。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Imagen de Twitter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Twitter.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