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醫生首先要知道何謂健康,而健康與否是有六大標準的(詳見其網頁) 連何謂健康都不知道的,不用談醫病人。
- 西醫是微觀醫學,會走入死胡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子宮壞割子宮,肝壞換肝, 不行的,試問頭壞脖子壞是否砍頭療之?
- 西藥的副作用遠大於其療效,偶發急症用之則可,長治不宜。
- 一種藥要吃一輩子才能壓的住症狀,就不算治好,以此觀之,西醫的不治之症太多。
- 當西醫說你是遺傳,是過敏,表示他在胡扯,以掩示其無知。
- 女子之»精華»上行為奶水,下行為月水,逆流入心、肺、髓則為紅斑性狼瘡、肺癌、血癌。積於乳為乳癌。
- 補能戀邪。沒事別補。保持心情愉快,天天大便,飲食正常,就是健康。
- 一種學問不以時間上近現代為進步,不以越變越複雜為進步,而以實際效果為主,治的又快又好的方是王道。
- 經方之所以強過時方(宋元明清以降),因為其效果弘大又迅速。
- 時方至清朝葉天士、吳塘,溫病學大起,傷寒六經辨症衛氣營血論取代。自此用藥輕靈(或稱不痛不癢),從此以降,人多以為中醫十帖二十帖,半年一年為常事,經方家之「一劑知、二劑已」自此式微。
- 李時珍本草綱目眩人耳目,作植物典很好,但作藥典則嫌其雜,後人耳目多眩,以為「多」就是進步,「新」就是好。學者當以神農本草經為主,熟練後再談其他。
- 西醫藥典越寫越厚,病名越取越多,此非進步,乃無用之象徵。
- 傳統中醫學強在以簡馭繁,辨症論治,根本不在乎病名,端在醫者運用存乎一心。 當學者以為中醫藥典越厚即是進步,病理論述推陳出新即是進步,則陷於西醫窠臼而不自知。 孰不知中國文化強在歸納法,故萬變不離其宗,而西學重在演繹,所以書本越來越厚。 病人越來越多。
- 中醫是科學,西醫是科技。
- 中醫是數千年下來的實驗科學,對像是人,把人當人。 西醫是近百年的新興科技,對像是鼠,把人當物。
- 中國文化要順天應人,調和陰陽,中醫亦如此。西醫反之,甚至要取上帝而代之。 所以西醫慣於純化與分離,不用天然物,而高純度的物質對人體不只是負擔,而且有害。 所以,中醫會直接煮金雞納樹樹皮熬湯喝,西醫則是提鍊奎寧。 中醫直接用青蒿,西醫提鍊青蒿素。族繁不及備載。
- 試問青蒿和青蒿素一樣嗎?柳丁和維他命C一樣嗎? 天然物對人體傷害小得多,是故西藥對人體傷害大得多,因為太純。 凡是人「作」出來的東西,大自然不消化的,保特瓶即為一例。 類推之,純化藥物會在肝腎堆積。
- 中西醫的合併不可能,因為風馬牛不相及,除非中體西用。 也就是說,由中醫來診治,西醫負責之前之後的檢驗即可。
- 西醫的牙科、眼科、傷科可以看。但內科不行。嚴格講,中醫的傷科也比西醫好。
- 中醫生理學需以內經為主、用藥以本草經為主、開方以傷寒雜病論為主。 至於我本人(倪也)的方子,以漢唐兩朝為主。網頁名即指此。
- 感冒在三天內沒醫好的,再回去多讀書。
- 善用仲景方的方是經方家,不能用麻黃桂枝附子石膏皂筴硝黃甘遂烏頭等的, 視之如猛虎的,就是溫病派,或學而無成的經方家。
- 破壞、打擊中國文化不遺餘力的多是中國人。
- 不論西醫中醫、溫病派也罷,經方派也罷、開刀、放射線、氣功都行 若不能令人雙足發熱、睡眠正常、食欲開、二便利者,就是不行, 反之就都可以作。
- 醫生必需誠實,不會治、不能治就要明講。
- 我(倪也)在美國從不參加party,不學作人,不交際應酬,全心研究上述幾本書,所以才能如此之強。願學者與我共勉之。
- 西醫打壓中醫,不信中醫,卻打聽中醫的藥來作抗菌試驗
- 西醫研究中藥的方法根本上就是錯的,因為中藥的作用原理和西藥完全南轅北轍。
- 我治血癌的成功率100%,ABC型肝炎通通有治,肝癌末期有腹水的階段治癒率50%,初中期皆可治。
- 少有中醫師願意將苦心研究出來的藥方公諸於世,所以必需重賞,由國家出面研究此藥方, 再賣給民眾,不可由民間企業為之,免得富人長命,窮人短命。
- 優良的中醫篩選只能用比賽的,只比誰治得又快又好,其他不用多說。如果能治得又快又好, 我就認輸,並拜他為師,還會到處宣揚其醫術,不分何種派別。
- 西藥是塊大餅,由藥廠研發,送好處給醫生和衛生署,醫生幫他口舌,衛生署快速核淮, 由人民納稅的健保給付給藥廠。這就是利益輸送三劍客。
- 我本來要訓練美國人當經方家,比中國人更懂經方的使用,讓中國人到美國來跟美國人學中醫。
- C型肝炎不是肝炎,而是感冒病毒入了肝臟,所以治療C型肝炎的症狀是一路醫回去。從厥陰治到太陽症狀是逆者走。
- 我治一得血癌的牙醫,在美國只收他1250美金,四星期治好,治一心肌梗塞教授,只收他3500美金,許多美國人都說太便宜了,我總想醫者父母心,不願提高價錢,反而是許多中國人嫌我的藥貴, 吃西藥一輩子願意,吃我的中藥幾天就要治好,如此中國人就是賤!錢被砍了兩刀還叫好, 治這種中國人我永遠不會給他折扣的!
- 原方加減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六味地黃丸出自金匱,作者仍然算張仲景。
- 中醫的重點是研究»神»,即內函,西醫則是»形»,且微觀,越鑽越細。
- 現在的中醫,是中醫西醫化,說好聽是「科學化」,實際上是西醫化。怎麼沒本事讓西醫中醫化呢?中國人可憐啊!
《倪老》的「中心思想」不才竊以可用《易經‧繫辭上》: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來總括之!
《倪老》在中醫的「大方向」上,難有出其右者,實乃近代中醫界之奇葩!不才有幸,緣得《倪老》相邀羅斯福路大樓一敘,雖然只是淡淡一句「漢後醫書不可讀」,但是卻對不才在學習中醫上,有著舉足輕重與決定性的影響,無此方向,難登不入!但中醫學子「務取其大,莫求其細」!正所謂「大才不可小用」,雖其在細節上多有不堪之處,但瑕不掩瑜,《倪老》將永遠是後人學習中醫的楷範!
⑴ 補充:「當醫生要知道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
⑵ 文中整理,字字珠璣,金玉良言。不才只有對以下這點有意見:
「原方加減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六味地黃丸出自金匱,作者仍然算張仲景。」
這【六味地黃丸】最早乃北宋太醫丞《錢乙》(錢仲陽)亂讀書所得出之「太監方」!怎可算在《張仲景》頭上?試問若有一方,僅有「甘草+生薑+大棗」三味藥,可否算是「桂枝湯加減」而作者仍然算張仲景?(與腎氣丸一樣少了二味,變了一味:乾地黃→熟地;炙草→甘草)
《錢乙》 亂讀《顱囟經》一書:
~~~~~~~~~~~~~~~~~~~~~~~~~~~~~~
《顱囟經‧卷上‧脈法》
凡孩子三歳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若有脈候,即須於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
【漢字淵解】
【純】=糸 + 屯
「糸」=絲(蠶絲)
「屯」=【出】字「二手(山)相疊」→ 疊而未出 (屯積、屯放、屯貨)
【純音=持存】 保持存放
所以【純】就是「蠶繭末抽絲」→ 「未出,未開」之意!
如「純純的愛」、「純理髮」→ 未出手、口、鳥;未開衣、襠、苞
《顱囟經‧卷上‧脈法》原意乃:三歳以下的孩子,其元氣(陽)尚未「開分散出」,即「屯放交疊而尚未清楚分別寸關尺」,把脈時不可像把成人那樣,要取於一寸之中才是!
《錢乙》 不識【純】字真義,而誤解成「全滿豐盛」之意!秉著「小兒純陽」的思想,因為「陽氣很強」,就不可再下陽藥,所以拿掉「桂附」而成【地黃丸】。用以治療小兒「五遲」之證的兒科用藥。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地黃丸】
治①腎怯失音 ②囟開不合 ③神不足 ④目中白睛多 ⑤面色白等方。
熟地黃(八錢)、山萸肉、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水化下三丸。
一字之差,天淵之別!可不慎歟?可不慎歟?
【地黃丸】經後世醫家…之後,又有《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的推波助瀾,早已成為中醫界「天下第一名補」矣!
《倪老》多次提及常服【六味地黃丸】保養,且有大大重用「熟地黃」的獨家配方秘訣!假若《倪老》得識【地黃】二字真義或能年命多永!
《藥名淵解》
~~~~~~~~~~~~~~~~~~~~~~~~~~~~~~
【地黃】者,「泥漿」也!
《坤卦爻辭‧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龍」者,「閃電」也!(後人誤解、亂解幾千年)
「閃電打雷後,下大雨,野地上泥漿滾滾」
①「閃電打雷下大雨」→「寒涼」【降熱】
②「泥漿」→ 古代製作、修補器物的最主要原料【滋陰】(伎巧)
…磚、陶瓷、塗牆…
→ 不曬(無陽光:桂?)、不燒(無火:附?)不得用!
《文子》:「積陰不生,積陽不化」
…積陰不得生動 → 死亡 (【生】=牛在土上【生音=事耕】)
…積陽不得運化 → 閉結
…年已花甲髮不斑,正常否?陰風慘慘乎?
…所謂「白眉」者,其人若何?(蜀山劍俠)
~~~~~~~~~~~~~~~~~~~~~~~~~~~~~~
【附】《現代患者多死於“名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c759601017irp.html
倪師一向不提»滋陰»這兩個字,認為陽氣充足,陰就能自回。
倪師很少用滋陰的藥,比如熟地,一般一帖藥用兩三錢而已,不會用到一二兩以上,大多用在婦科病上。
所以這方面,的確是後輩學子要加強的地方,陽藥很重要,但張仲景未曾不用陰藥。
⑴
抵當湯方
…如果用地黃,用一兩,地黃是補虛的,用五錢就補不到了…
⑵
漢唐46號 六味地黃丸
此方延用有2000年之久,為中國最常用最普遍之方。很多人終身服用,至今仍獲好評,是中藥中的多種營養組合,如同西方人服用多種維他命一樣。但不同的是,此藥是六味中藥組成,其中三補三瀉,三補是對肝、腎、脾,三瀉亦如是。既是補藥又為何要兼顧補瀉並存呢?這就是中西醫之間截然不同的看法。
西方營養師,想盡辦法來濃縮營養成份,合成一粒藥丸,不論是單味或是複方,基本上都是純營養劑,一旦進入人體,到底是對身體好?或是對炎症癌症好?誰也不確定。但有一點可確定的是,許多人長期服用多種維他命,但體力卻不斷衰退,人不斷的增胖,反而造成長期的倦怠,因此如果服用純營養劑,必然是一種負擔,因為身體無法完全吸收,而又停積體內過久,正常食物的營養加上自行補充過量的營養,然後又生活在優良不太多勞動工作的環境中,加上到處有冷氣,體內連汗水都代謝不出,自然日積月累而至如此。
中醫的觀念,也認為人是須要進補的,但在補的同時,必須要代謝出不須要的殘渣,所謂新的取代舊的,才是新陳代謝的真義。例如蔬菜來自自然,它除了營養外,仍有許多纖維在其中,其目的就是協助人體清除濁物用的,因此中醫認為補瀉兼顧才是最好的長期補品,同時可以確保身體吸收營養,不至於被炎症或癌症拿走,又因為新陳代謝的加速,故可長保健康。為何針對肝、脾、腎,而不針對心、肺呢?因為肝臟為人體最重要的解毒臟,隨時須要清理。腎臟是所有廢水集中之所在,必然有許多濁物停留其中,也必須清除。脾臟是管全身肌肉的臟,每天每人都用到肌肉,在能量釋放的同時,必留下許多濕液,因此除濕是不可缺少的功能。中醫利用淮山補脾,熟地補腎,山茱萸補肝,用茯苓來除濕,丹皮來清肝,澤瀉來清腎,故六味合用,就成了HT-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方人人可長期服用,大人、小孩、男女不拘,
¯¯¯¯¯¯¯¯¯¯¯¯¯¯¯¯¯¯¯¯¯¯¯¯¯¯¯¯¯¯¯¯¯¯¯¯¯¯¯
服法很特殊,須在清晨起來尚未下床時服用,在睡前先把藥丸及一杯鹽水準備好,醒來時立刻服用,然後再下床,活動、刷牙等。因為冷水會刺激腸胃的蠕動,鹽會令此藥直入內臟,服後約兩星期,必然體力大增、大便正常、胃口正常、精神集中、年輕而不易老化。
小孩︰早起10粒。
大人︰早起25-30粒。
主要成份︰
澤瀉、丹皮、茯苓、淮山、山茱萸、熟地。 一般市面上是等量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用的比例不一樣,我用的比例不一樣,是1:1:1:2:2:8
此丸名地黃就是要重用地黃才對.
¯¯¯¯¯¯¯¯¯¯¯¯¯¯¯¯¯¯¯¯¯¯¯¯¯¯¯¯¯¯¯¯¯¯¯¯¯¯¯¯¯¯
著作權︰中國老祖先 , 漢朝張仲景醫聖。
⑶
如何保養自己 作者:倪海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每天早上起床時,足尚未踏地,就先服用昨晚睡前準備好的漢唐-46號30粒
¯¯¯¯¯¯¯¯¯¯¯¯¯¯¯¯¯¯¯¯¯¯¯¯¯¯¯¯¯¯¯¯¯¯¯¯¯¯¯¯¯¯¯¯¯¯¯¯¯¯¯¯¯¯¯¯¯¯¯¯
並且使用事先備好的涼開水裏面加一點鹽,用此淡鹽水來吞服此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漢唐-46號是相傳兩千年的六味地黃丸,???
¯¯¯¯¯¯¯¯¯¯¯¯¯¯¯¯¯¯¯¯¯¯¯¯¯¯¯¯¯¯¯¯¯
但是一般世面上賣的都是用六味藥等量來製作,這是不正確的,但是許多中藥商卻一直延用至今,這都怪大部分的中醫根本食古不化,完全誤解張仲景醫聖的原意,我們生產的漢唐-46號與市面上的劑量比例完全不同,是依照古方原來比例配製的,現代中醫看不懂原方,於是就用等量來製作,於是效果完全不同,我不會告訴諸位原方,以免又被我的學生拿去說成自己祖先傳下來的,我雖然年近中旬,但是卻時常在做別人祖先,滋味怪怪的,我原為老師但卻被一些想要自立門戶的學生提升為他們的祖宗,實在有些不好意思,一笑。
此藥之所以好用是因為它符合人體新成代謝的原理。我們每天吃五榖雜糧進入體內,都是仰賴肝臟脾臟腎臟來代謝出來,因此我們既要兼顧到滋補它們也要顧慮到清洗它們,如同吃完飯要清洗碗快一樣重要,每天固定勤擦拭,必然不生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天晚睡前服用漢唐-68號,每次30粒,
¯¯¯¯¯¯¯¯¯¯¯¯¯¯¯¯¯¯¯¯¯¯¯¯¯¯¯¯¯¯¯¯¯¯
…如果要問是否有真正好的藥可以預防肝病的發生,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諸位讀者就是我的漢唐-68號,因為我到目前為止治療肝病的能力已經達到只剩肝癌末期病患是一半機率,其他如ABC等肝炎與肝硬化甚至到有腹水的階段是都可以治好的,漢唐-68號是我從實際臨床經驗中得到的最好處方,它力足以治B肝,但不足治C肝與肝硬化,但是如果正常人每天服用一次,那可以說根本就不生肝病了,如果你年輕時得過B肝,你害怕中年以後得到肝癌,那我就要說你最好每天服一次漢唐-68號,你就可以放心不會得到肝癌了,當然你要配合不可喝酒,多運動,不可通宵熬夜,每天睡眠要充足,飲食要正常,不要吃含有防腐劑的食物,少吃些含有味精的食物,如此的話終你一生也沒有肝癌了。
⑷
我的六味地黃丸跟市面上的比例不同的,我重用地黃,所以可以使用同樣藥名,不同比例的藥物而將腎臟功能恢復過來,但是一般讀者在市面上買到的六味丸就沒有這功能了.
⑸
…大人小孩都應該每天服些六味地黃丸,這傳之千年的丸劑歷年來從未有人抱怨過說吃出問題來…
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六味地黃丸來保養我的腎臟,
¯¯¯¯¯¯¯¯¯¯¯¯¯¯¯¯¯¯¯¯¯¯¯¯¯¯¯¯¯¯¯¯¯¯¯¯¯¯¯¯¯¯¯¯¯¯¯¯¯
因為我時常練琴,直到目前為止,只要一放音樂,我就可以將大調與小調立刻聽出來,而且主音是在哪,聽力如此之敏感,就是靠訓練出來的,所以我建議上年紀的人,應該多吃中藥養身,多聽音樂來訓練自己的耳力,遠離西藥,如此一來大家都不再耳目失聰,既健康又長壽開心了.
※ 【註】:不才也是玩吉他的,曾在清大、交大、中華大學任吉他社指導老師近20年,從未吃過六味地黃丸,大調與小調也能立刻聽出來,而且主音是在哪,聽力也如此之敏感!
⑺
民眾想要加強自身的抵抗力,就必須做到幾件事,
第一就是要多運動,
第二就是不吃各種維他命等營養劑,
第三就是多吃中藥,沒病時可以多吃桂枝湯,平時早上可以吃六味地黃丸來強身,
第四就是一得到感冒就找中醫治療,尤其是要找中醫的經方家最好,因為只有經方才可以做到一劑知,二劑已的神效。
⑻
約兩千年前醫聖張仲景就立下六味地黃丸這方劑?????, 希望大家每天. 服用它, 就是清潔腎臟用的,
⑼
《第17篇:脈要精微論-120》陰陽調和:六味地黃丸
~~~~~~~~~~~~~~~~~~~~~~~~~~~~~
【思野按】
《傷寒雜病論》絕無教人要天天吃的藥!永遠都是「中病即止」!
~~~~~~~~~~~~~~~~~~~~~~~~~~~~~
醫聖仲景,僅腎氣丸,絕無六味,不可亂傳!
吾愛倪師,不失其真,過藥之敝,勿複爾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