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老的入針方法

針刺是很講究針感和得氣的,《針經》說過:“用針之道,在于調氣”,“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標幽賦》說:“氣速至而效速,氣遲至而不治”,都說明針刺必須要得氣,得氣與否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所以我在針刺時非常注重針感和得氣。如果快速入針,尤其是“飛針”,一般都很難控制得很準確,“飛”十次很難十次都“飛”中同一地方,穴位不準,又何來的療效呢?另外,速快入針,雖然能減輕病人的痛苦,但對針感和得氣反而幫助不大,甚至沒有針感,因而,治療的效果就不會好。如果緩慢入針,取穴點就能保證非常精確,病人的注意力(事實就是病人的“氣”)也集中在針尖上,兩氣相合,針感一定會好。因此,也就容易得氣。古人非常重視針刺時必須集中精神,專心入針。《針經》說:“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又說“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慢慢地入入針的道理。事實上,如果采用我這種進針手法,只要功底夠深,病人是不會覺得疼痛的,療效也一定會很好。

5 comentarios en “靳老的入針方法

  1. 《潘思野》
    ~~~~~~~~~~~~~~~~~~~~~~~~~~~~~

    【穴名】
    中國人是最現實的民族,「穴位、藥物」的效用都包含在【名稱】之中!
    老祖宗為了取名,耗盡心思想破頭,都是為了讓後人方便好用!
    【一看就知怎麼用】【識名知用】!
    怎奈不肖後人【不識字】,又喜歡「隨便亂猜,胡扯瞎掰」!
    所以,才搞出了「千門萬派」,各執其辭,莫衷一是!
    以致於,古聖先賢的心血、智慧、藝道、知識、技術無法傳承!

    茲附《督脈穴名淵解》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2FbBq6gRbDtb1dWczFSV3BCaDA

    ~~~~~~~~~~~~~~~~~~~~~~~~~~~~~

    為什麼要稱為【穴】?
    【穴】= 、+ ㄇ + 八 =「點」+「凹」 +「分界(二字都有八)」
    所以,穴就是:【凹陷或分界之點】
    【穴音=尋界】
    自古大部份幾乎都是用「度骨分寸」之法,根本是「鬼打架」!
    絕大部份的【穴】一定在「凹陷分界」之處!
    很多穴,只要姿勢不正確,永遠也找不到!(條口、養老、血海、梁丘、絕骨、膏肓…等等)
    即使同一個人,左右不見得一定都一模一樣呢!
    所以,找穴位,一定要用「找陷尋界」法,才能確保正確智誤!
    ~~~~~~~~~~~~~~~~~~~~~~~~~~~~~


    《難經》
    「知為鍼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
    「知為鍼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
    「知為鍼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
    【左】= ナ+丁+一 = 手拿釘於…表面【左音:擇妥】→
    【右】= ナ+石= 手拿石頭搥打【右音:硬透】→
    【穴位】【穴性】最緊要!
    後世一大票人「強調進針後的捻轉提插動作」,即所謂的「補瀉手法」,都是「人心惟危」!
    ~~~~~~~~~~~~~~~~~~~~~~~~~~~~~


    為什麼老祖宗要寫成【鍼】?
    【鍼】= 金 + 咸 = 針、氣 + 感 = 用針(刺入以)感氣
    金者【氣】也(肺主清氣;大腸主濁氣)
    【鍼音=直深】挺直深入
    ※嚴格來說,應該寫成【鍼灸】才是正確的,不可以寫成【針灸】!
    所以,不得氣,那還下鍼幹什麼?
    另外,有一個幾乎被所有人「忽略」的問題就是:【鍼的粗細】?
    古時候的針為什麼那麼粗?
    很多人都以「古代科技落後」搪塞?真的是這樣嗎?
    「金」者【氣】也,「鍼」者,【感】氣者也,鍼太細則感氣不足!

    【五行解】
    五行:金木水火土,自古都錯解【金】字而不自知!
    「金」如果是「金屬」,超高溫的液化金屬能生木?
    誰碰誰倒楣,連這種自己都說服不了的東西也敢講!
    金是「土」中之「濕」所化,即氤氳之【氣】也!
    【水】字兩旁往中靠攏即成【木】→ 「水聚生木」
    【木】字中央直畫上升即成【火】→ 「木揚生火」
    【火】字除中畫外降平即成【土】→ 「火滅生土」
    【土】字加上開散之水即成【金】→ 「土濕生金」
    【金】字離開土再凝結即成【水】→ 「金凝生木」
    一筆一畫,不多不少;看懂的,很少沒被嚇到的!

    漢字實在不簡單,外形發音須詳參;
    若能識得個中趣,藝道術業翻幾翻!

    ~~~~~~~~~~~~~~~~~~~~~~~~~~~~~

  2. 潘老師寫得很妙,真是令人讚嘆啊…
    現在感到古代中文跟近代中文的差別,當我們了解字義,看一個字時,心中會產生很多活潑生動的畫面,每個字都是活生生的精采故事,現在的中文就不同了,現在要用一篇或一段或一句來解釋,但其實只要一個字就可概括了,只是我們不懂而已,雖然是組裝很多單字或句子來解釋,在這當中還會加上自己的»人心意識»,這意識可能是來自私慾,或不符合正道的,這樣就算我們在解釋»一個真理»也是很難的,就像說»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古代聖人造字有聖人的心意在裡面,我們可以從了解字義開始,直接從字義尋找真理,而不是從人心意識上找真理。

    • 「道,可道,非常道」這是錯誤的斷法!
      「道可道,非常道」才是正確的!

      若能弄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一句的真義,
      《老子》就解九成了!如果不懂,勸你不必費心讀《老子》了!
      該句可歸結為人間任何修行的無上心法:【我是錯的】四個字!

      但就我的經驗及所知,這個機率幾乎等於零!
      因為,這裡面的「五個字」除了「非」之外,
      不但沒人懂,且跟自古一般的認知大相逕庭!

      如果閣下真有興趣,真有心,請貼出「您的譯解高見」
      不才一定共襄盛舉!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Imagen de Twitter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Twitter.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