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針灸淵源與學術特色簡介

董氏奇穴,乃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歷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其獨門之秘穴心法,對外隱而不發,秘而不宣,幾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術»之稱。
董氏先祖以其靈性智慧,妙造獨悟,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針灸體系。正如《醫貫》有雲:»夫有醫術,有醫道,術可暫行一時,道則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術,乃自成體系的針灸流派,堪稱針道。其醫理學術深如淵壑,浩若瀚海。擇其要者舉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號稱七百四十穴,真正公開的尚不足二百。分佈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雙耳(九九部位)、頭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後背等十二個部位,脈絡清晰,有章可循。

1、 骨緣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緣分布,講究貼骨進針。如婦科、還巢、靈骨、足三重等,均貼骨緣。現代研究表明,針刺效應與骨膜傳導有關,董氏奇穴多貼骨緣分布,故療效顯著。

2、 穴位組合
董氏奇穴多以組合穴應用。如胸腹及後背穴位,均以組合穴出現,多用刺血針法,取穴靈活,安全有效。他如駟馬穴、上三黃、下三皇、外三關等,均為三穴並列,跨越身體某一區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臨床效應之快捷,非傳統經穴可比。

3、 命名樸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樸素直觀,容易掌握。如正筋、正會、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黃、天黃、肺心(以五臟命名);婦科、眼黃、肝門(以主治命名)。
4、 正經奇穴
董西曆來提倡董氏奇穴乃 «正經奇穴»,正因為對十四經穴有深入的研究,才會獨創數百奇穴,董氏奇穴與十四經穴有很深的淵源。楊師在十四經穴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尤其是對五輸穴的應用發揮,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橫生。恩師常常告誡:»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須讀通《靈樞經》,董氏門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華處,乃董氏七十二絕針(對某種疾病有特殊療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針(解毒、解暈、解痛有奇效)。楊師常說:»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個足矣。»

二、針法特色
董氏針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與十四正經傳統針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揮針法內容有四:倒馬針法、動氣針法、牽引針法、不定穴針法。   倒馬、動氣、牽引針法,其術簡單,其理深奧,看似至簡至易,實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針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發人體內在潛能,集中定向衝擊病灶,使諸多疑難雜症、頑症痼疾奇跡般速愈。 不定穴針法又體現了董氏針法的靈活性,乃董公高深絕學之一。不論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雲:»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此針法講究治病無定穴,取穴無定處,注重疾病的外在感應(知象則理在其中),正所謂 «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董公遇到疑難雜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顯示穴位下針,往往針到病除,立見奇效。
最為精妙處,乃董氏刺血針法。古法針灸,最重刺絡放血。董公秉承數十代之祖傳絕技,又廣泛涉獵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獻,厚積薄發,獨出機杼,將董氏刺血針法運用得出神入化,時人盛譽 «董氏刺血針法獨步世界專治大病»。楊師當年隨侍董公身側,盡得董氏刺血真傳,又遍訪中國刺血名醫,使刺血針法從理論到實踐有了進一步發揮。
董氏奇穴針灸有獨具特色的 «絡病理論»,認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難病必瘀»。凡病經數次針治,未見病情改善,這時董公認為必有瘀血阻滯氣機,當在相關區域尋找瘀絡,刺絡放血,使惡血邪氣盡出,立起沉屙痼疾。
董氏刺血針法之作用:決凝開滯、滌痰祛瘀、瀉熱活血、排毒利濕。楊師有雲:»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機»。
董氏刺血針法之特點:
1、刺血以遠處施針為主,甚合 «瀉絡遠針»之古義。
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劃分許多特效刺血區,如心肺區、肝膽區、腎區等等。
3、治療範圍廣泛,特效速效,簡單安全。

三、診法特色
正確的診斷及對穴性的瞭解,是應用董氏奇穴的關鍵所在。董公診病,首看掌診,次看面診。董氏掌診秘訣乃董門弟子慣用的獨門診法,此中真訣需經口授心傳,方可了然於胸。
董氏掌診之診斷結果(如肝虛、心弱、肺機能不夠之坐骨神經痛、腎病引起之腰痛等等),並非僅指所患何病,用於定位診斷,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種病機辨證,按照人體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依據掌診分區的形色異常,將其辨證結果歸類(即臟腑辨證),然後據此選穴施治,此乃最為關鍵處。如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特效穴有數個,若患者掌上肺區出現氣色反應,即可診為肺虛,而靈骨、大白又有肺神經通過,故針此二穴必有顯效;若掌診腎區形色反應異常,則當取中白、下白(屬腎之神經)二穴。依法取穴,療效穩定。

四、心法特色
師公所著董氏奇穴之祖本,僅僅講述了數百奇穴的分佈及主治,諸多內容尚未公開。楊師根據董公所傳,結合自己多年的臨證參悟,構築了董氏奇穴完整而獨特的理論體系。本文限於篇幅,僅取其理論精華之一二,為學者由此切入,觸類旁通,便可準確把握董氏心法之脈絡,誠如古雲:天地玄機,藏之葉動風搖間耳。
1、全息通應
董氏奇穴針灸,屬於多層次的全息針灸學,認為整體中任何一個獨立部分,都影縮著整體的資訊。諸多特效奇穴的創立,均與此原理有關。董氏奇穴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豐富多彩、全息通應的全景圖,其最常用的九種全息對應關係,可以囊括當前出現的許多全息針灸療法,臨證應用,變化無窮。例如位於口唇邊的水金、水通二穴,正當面部全息倒像之肺及氣管所在處,其全息正像則為下焦之腎臟所在,故以»金»、»水»命名,補氣益腎作用極強,治療久病腎不納氣之哮喘尤有特效。
2、同氣相求
楊師又稱之為 «體應»,是董氏奇穴在治療方面最有針對性的發揮與創造。體應之要點為: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脈治脈,以皮治皮。如治療各種骨刺,常用削骨針(四花副穴及其下2.5寸之倒馬針),必須貼骨扎針方有特效;又如某股骨頭壞死患者,行置換術後,自覺大腿外側體表有異常冷感2年,局部針刺2個月未愈,因其病位在皮部,證屬血瘀,故在其同側小腿心肺區,取其皮部之瘀絡刺血,一次而愈。
3、臟腑別通
該理論《內經》未見,首見於《醫學入門》,但其源流則不甚了了。楊師發前人所未發,認為由六經開闔樞理論推衍而來,並在肺與膀胱通、脾與小腸通、心與膽通、腎與三焦通、肝與大腸通之後,又補充了心包與胃通。   臟腑別通,實乃臟腑氣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經上,主治膀胱經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經上,補腎作用極佳;木穴在大腸經上,治肝火旺極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經上,透過胃與心包通,治心絞痛特效。
4、絡病理論
該理論源於《內經》,昌明于葉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發揮,其拿手絕活–刺血針法,即以絡病理論為依據。初病氣結在經,經主氣;久病血傷入絡,絡主血。任何頑症痼疾由氣滯、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過程,均以瘀血為機轉。董公以毫針通經調氣,以三棱針刺絡活血,氣通血活,何患疾之不除?可以這樣說,董氏獨門刺血針法,使一些看似複雜的疑難重症迎刃而解,渙然冰釋。
另外,董氏針灸心法中,對藏象理論、脾胃學說均有獨到的發揮,他如一經治多經、一穴多穴用、互引互治、夾穴多治等,也為董氏奇穴的臨床應用,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五、治療特色
董氏奇穴針灸取穴少,見效快,治療範圍廣,對各種痛症、面癱、鼻炎、哮喘、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結腸炎、耳鳴、耳聾、帶狀皰疹、丹毒、不孕症、婦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療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見影,十四經穴無出其右者;又如腎關穴治尿頻;木穴治鵝掌風;婦科穴治不孕症;駟馬穴治過敏性鼻炎及多種皮膚病;正脊穴及上三黃治各種骨刺;通關、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針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汙穴治久年惡瘡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聾;側三裏、側下三裏治三叉神經痛均有特效,屢驗不爽,不一而足。在患側四花中穴、四花外穴附近若有瘀絡,刺血對緩解肩關節疼痛極有效驗。
運用董氏奇穴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式,形成一系列疑難專科病的標準化治療方案。董氏先祖為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療經驗,必須首先掌握。第二層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實踐及理論體系切入,參透針道原理,把握一身陰陽規律,形成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整體思維模式,這樣,才能在面對複雜的臨床問題時,遊刃有餘,從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療對策。 可以說,董氏奇穴將中國傳統針灸之精粹發揮得淋漓盡致。為學者須沉潛入微,真積力久,方可慧然獨悟。

版權說明

  • 本文摘自《網路文章》。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Deja una respuesta

Introduce tus datos o haz clic en un icono para iniciar sesión:

Logo de WordPress.com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WordPress.com. Salir /  Cambiar )

Imagen de Twitter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Twitter. Salir /  Cambiar )

Foto de Facebook

Estás comentando usando tu cuenta de Facebook. Salir /  Cambiar )

Conectando a %s